免疫药大减价!医保赠药层出不穷,上市的8个药怎么选?
文 | 菠萝
(一)
这两天,对想用PD-1/PD-L1类免疫药的患者而言,好消息不断。不仅4家免疫药已经进入了医保,没有进医保的O药和K药也相继推出了新的赠药政策,大幅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。
现在,中国肿瘤免疫药的价格肯定是全球最低了。
到目前为止,中国已经上市了8个这一类新药,进口和国产正好各一半。
进口药:欧狄沃、可瑞达、英飞凡、泰圣奇
国产药:拓益、达伯舒、艾瑞卡、百泽安
现在这些药物降价后,到底怎么选?成了让人头痛的问题。
首先大家要知道,从合规的角度来讲,赠药也好,医保也好,都只会覆盖已经获批的适应症。比如,K药的新赠药计划目前覆盖的只有黑色素瘤、非小细胞肺癌、食管鳞癌和头颈部鳞癌的患者。
所以,无论从科学,还是从省钱的角度来讲,患者应该优先选择覆盖了自己适应症的免疫药。
我整理了一下到目前为止中国上市的免疫药物所获批的适应症。大家可以看出, 8个药获批的范围是差别很大的。
这8个免疫药物不完全一样,无论疗效还是副作用,都各有各的特点,肯定不能随便互换,A药在某种癌症中效果好,不一定B药也会好。
有些适应症目前只有一个药物获批。
比如,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(欧狄沃);非小细胞肺鳞癌的一线治疗(可瑞达);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巩固维持治疗(英飞凡);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(泰圣奇);肝癌的二线治疗(艾瑞卡);尿路上皮癌的二线治疗(百泽安),等等。
选择上市的药物,不仅意味着药物针对这种癌症的效果获得了官方认可,而且有享受赠药和医保的权利。选择这样的药,性价比最高。
需要说明的是,这个表格随时都在更新,因为每个PD-1药物都有更多适应症正在等待审批,还有大量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。
(二)
如果药物没有在中国获批某个适应症,是不是一定不能用?
没有获批而使用一种药物,被称为“超适应症使用”。这是个非常复杂的话题,不仅涉及科学,也涉及经济学,社会伦理等诸多方面。
严格地说,专家不能推荐药物的超适应症使用,药厂也不能推广。但现实中,中国肿瘤患者超适应症使用药物是很常见的现象。
我个人的观点,“超适应症使用”不应该是常态。如果肿瘤患者没有别的选择,并且有明确证据支持药物在中国患者中有效,那可以谨慎考虑,但必须强调:一定要有数据支持,不然很容易变成滥用。
什么证据能说明新药对中国患者有效呢?主要包括下面这些情况:
中国患者大规模临床研究取得成功。
中国官方临床指南已经推荐。
该适应症在其它国家已经获批,且不存在显著人种差异。
按照这个原则,对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(MSI-H)/错配修复缺陷(dMMR)的结直肠癌患者,可以考虑使用免疫药物。因为虽然在中国还没有获批,但欧美已经批准,而且中国也有很多成功案例,临床指南也已经推荐使用。
早在2017年,可瑞达或者欧狄沃就已经在美国分别被批准用于这个适应症。多项研究都发现,MSI-H/dMMR的结直肠癌患者使用免疫药物后,40%左右肿瘤会显著缩小,有一部分甚至会完全消失。
图:CSCO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,2019版
反过来,胰腺癌或者神经胶质瘤患者就不推荐使用任何一个免疫药物。
因为无论中国还是美国,目前都没有大规模临床研究,证明免疫药对它们有效。但我听说不少胰腺癌患者抱着“死马当活马医”的想法盲试免疫药,个人认为是不明智的。如果是临床研究免费用药还好,不然这种超适应症使用,成功概率不高,而且不可能享受医保或赠药,性价比很低。
总结一下,目前上市的8个免疫药物整体属于同一类药物,有很多相似之处,但不完全一样。大家选择的时候,最优先要看它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,不要盲目跨适应症使用。
除了医保和慈善赠药,还有个更省钱的好办法,就是积极参与对应的靠谱临床试验!临床研究不仅免费用药,而且为了收集数据,患者能受到系统的医疗照顾,性价比很高。
便宜的免疫药当然是很好的消息,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,PD-1免疫药不是无所不能的“神药”,它目前只对20%左右患者有效。为了更多肿瘤患者,科研和新药开发肯定是不能停的,大家继续一起努力!
致敬生命!
*本文旨在科普癌症新药背后的科学,不是药物宣传资料,更不是治疗方案推荐。如需获得疾病治疗方案指导,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。